“烤”验 | 直面滚烫的“钢铁丛林”
7月初,杭城的高温天气已开始“刷屏”,骄阳如烈火一般炙烤着整座城市。面对高温,许多一线劳动者依然扎根基层,坚守岗位,用汗水与勤劳维持着城市的正常运转,诠释着劳动的意义。
日前,记者来到改造中的文新街道紫金小区,体验户外搭脚手架的工作。
文新街道紫金小区的老旧小区改造“刷墙”模式已到尾声,只待翻新最后一幢建筑,就能完成小区全部22幢楼房的外立面整改工程。
“准备好!来了!”15幢楼房墙面外,脚手架已搭建至六楼,烈日煎烤下,数名工人师傅正挂着安全带,从上到下站成竖直的一排,低头等着传递钢管。“稳、准、快!”只见一根根六米长的钢管从一楼迅速传递至七楼楼顶,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,没有丝毫停顿。
到楼顶,一位工人师傅毫不费力地将从楼下冒了个“头”的钢管拿起,把它横在其他垂直的钢管旁,安上扣件,拧紧螺丝,一根横管便搭建完成。他顾不得擦掉汗水,又拿起另一根传递上来的钢管继续工作……
上午10点,太阳直直照在人体和钢管上,体感温度已达到40℃。然而这条水平高度0米到20多米的流水线上,传递钢管、竖立杆、架横杆、紧扣件,一刻未停。站在地面向上望去,一个个“小人”游走在防护网和钢管之间,在不踩空的同时,保证每一个架子连接得当,这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,还需要胆大心细。工人师傅们忙而不乱、配合默契,在五天的时间里,将最后一座排列整齐的“钢铁丛林”拔地而起。
因为需要持证上岗,记者并未能体验高空搭建脚手架,但仅是给二楼的师傅传递钢管,对记者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。
三米长的钢管放置于建筑阴影处,入手温热,大部分表面平直光滑,少许地方有附着泥垢和铁锈。将钢管直立时,高度远远超过了身高,往上传递的时候就要仰着头,尽管记者已经全身都在发力,十几斤重的钢管还是在手上摇晃,缓缓举起间,有碎渣掉在脸上和眼睛里。所幸二楼的工人师傅经验老道,单手向下一把抓稳了记者手中的钢管,轻而易举就提了上去。
“这只是三米的管子,我们平常传递的多是六米长的,有35斤到48斤,完工回家浑身都酸痛。而且太阳照久了,钢管表面有50度,每天搭建500多根,又重又烫,戴着手套也遭不住。”有十年搭建脚手架经验的方宜阳说,“不过因为天气太热,我们现在是早上6点出工,上午11点收工,下午温度太高就不出工了。”
接近11点,日光越来越盛,桶装的绿豆汤旁,一些工人师傅正边喝边休息,一旁还有几盒藿香正气水。“太阳太大了,架子工的工作又很危险,安全第一嘛,如果工人有轻微不适,就会让大家休息。每天也有工作人员5点起来熬绿豆汤,给大家解暑。”紫金小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负责人说。
从3月份施工队进小区到6月底,已完成紫金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总工程量的60%。“这个小区接近有两千个保笼,都很大个,十分难拆、耗费时间。还好业主们比较配合,让我们的拆除工作也加快一些。”紫金小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负责人介绍,“等搭设完15幢外面的脚手架,就能把小区最后一幢的保笼拆除了,再争取9月底前完成雨污水管改造,最后种上绿化,还居民们一个灰白色系的清新亮眼的小区。”
眼下,西湖区不少老旧小区正在干同一件事——换妆。在无数架子工、油漆工、水泥工的努力下,这些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小区一个接一个被笼罩在脚手架内,卸去保笼、刷上崭新的外墙、安装整齐划一的雨篷和晾衣架,一天天“沸腾”的空气里,市民的生活环境也在一天天“更新”着。
记者丨诸葛曾晓 张一昀(实习记者)
制图 | 鲁俐
编辑丨赵彤
供稿丨文新街道
转载请注明出处
夏日作伴读书好,落花水面皆文章和小西一起品味书香西湖今天为您推荐《阿温》↓↓↓
你的分享、点赞、在看
我都喜欢